您的位置: 南昌买房 >南昌楼市 >**!江西向全球发布**全人才政策!

**!江西向全球发布**全人才政策!

来源:吉屋网   发布时间:2018-05-15 12:09:38

    加快江西发展,关键在创新、根本靠人才。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多次强调,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措施深入推进人才强省战略,拿出好政策,搭建尽展其才的好平台,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人才赣军”,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刚刚,由江西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办的江西省市人才政策集中发布会在南昌举行。江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赵爱明,国家工信部人才交流*有关负责人,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省属高校、企业、科研院所负责人代表,海内外*人才代表,50余家*和省内外媒体记者,以及各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负责人等共360余人参加发布会。

  2017年以来江西省级及各地市

  发布了哪些人才政策?

  又有哪些人才引进成果?

  未来还有哪些引才大招?

  赶紧来看看↓

  省委人才办“人才新政”

  1.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去年1月,江西省委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围绕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了46条改革措施。

  ◆在人才引进方面,对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提出了较**的支持措施,其中,对引进的院士给予1000万元的项目资助和300万元安家费,配备工作助手和工作用车;对引进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给予500万元到1000万元的创新创业项目资助;对引进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科院“百人计划”A类人选,优先入选我省“院士后备人选支持计划”,给予300万元到500万元的项目经费支持;对一等人才和团队的引进,实行“特事特办、一人一策”。

  ◆在人才评价激励方面,围绕各类人才反映强烈的问题,针对开辟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职称评审和聘任“绿色通道”,科学确定人才评价周期,加快推进财政科技资金管理改革,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等提出了明确的改革任务。在人才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提出建立市场化的创新成果利益分配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自主创新创业,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等改革要求。

  ◆在人才流动方面,提出提升人才保障水平、优化配套服务、搭建服务平台等一系列创新举措,鼓励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在人才环境优化方面,精心搭建事业发展平台,从住房、医疗、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税收**、出入境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改革举措。

  在《实施意见》指引下,省直各单位先后出台了41个人才改革配套文件。通过制定人才引进编制**政策,建立编制周转池,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一视同仁,对高层次人才优先用编,为一批博士和一等职称人才解决了编制问题。

  ◆通过出台《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对留学回国人才、有突出贡献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开辟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按业绩和能力直接审定一等职称,目前已有79名人才通过“绿色通道”取得一等职称。

  ◆通过出台《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较大限度下放科研单位自主权,给科研资金的使用 “松绑”,目前已推动省属科研院所及高校转化科技成果360多项。

  ◆按“分级分层、属地管理、严格规范、优化服务”的原则,出台了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问题的具体操作政策。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办理签证提供便利,来赣工作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及家属办理签证时限由7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办理居留证件时限由15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

  2.实施重大人才工程

  “双千计划”:

  去年11月,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位推动下,举全省之力启动实施了引进培养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即省“双千计划”。这是江西目前较高层次的人才工程,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面向省外和国(境)外,引进1000名左右“高精尖缺”*高层次人才和100个左右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面向省内核心培养100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预计5年投入经费20亿元,其中对人才的资助较高达300万元,引进类人才还可提取其中30%用于改善个人生活条件,对团队的资助较高达800万元。

  去年12月初,江西启动了省“双千计划”首批引进类项目评选。来自19个国家(地区)和国内27个省份的1698名高端人才和团队进行了申报。经审核,840名高端人才和68个高端人才团队进入评审环节,其中130名在省外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的高端人才直接进入了绿色通道。为了确保评审的公平、公正,我们设立了5个评审平台,建立了2万多名省内外专家组成的评审专家库,评审环节包括网评会评两轮,同时明确评审时外省专家的比例不少于50%,评审专家重复率不超过30%。

  对于入选的人才,江西将用好用足相关配套支持措施,为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优化服务,真正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对于没有入选的人才,江西将加强跟踪,鼓励他们在明年的评选中继续申报,同时各市县、各单位也将积极对接。

  下半年江西将适时启动“双千计划”培养类项目的申报,面向省内本土人才进行选拔,做到引育并重,进一步加大本土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力度。

  3.创新人才支持服务手段

  引才工作,引进是前提、留住是关键、使用是根本。为了让各类人才在江西心无旁骛地创新创业,江西积极创新人才服务支持手段,用事业留人、服务留人、环境留人。

  ◆搭建特色人才发展平台。2017年以来,江西下力气打造了一批具有江西特色的人才发展平台。与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共同建立了“江西省对接高层次人才联络站”,充分发挥中井院培训资源丰富、高层次人才来往频繁的优势,为我省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与国内高端人才对接搭建了桥梁。去年以来,已与200多名一等专家进行了对接。大力推进院士工作站等平台载体建设,目前全省已建有院士工作站161家,柔性引进150名院士和1100多名一等专家;建有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9家,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46人。同时,创新实施“海智计划”,建成30家“海智计划”工作站,与海外科技团体及科技人才建立经常、密切的联系,已引进156名海外专家和团队,开展合作项目100多个。

  ◆创新人才服务支持方式。创新设立了省人才创新创业引导基金,核心用于吸引、培育和支持高端人才或*人才团队实施创新创业项目。主要包括,省级以上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或省部级以上科技奖项主要完成人牵头实施的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取得先进创新成果或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和人才团队牵头实施的创新创业项目。由省科技厅、省工信委、省教育厅等相关单位负责筛选和推荐人才项目,省财政*集团公司负责招募和筛选优质基金团队,让人才和基金团队双方对接协商,达成*合作协议,用市场化手段实现人才与基金团队的准确匹配,推动*人才和优质基金强强联手、共同发展。去年9月,省人才创新创业引导基金正式启动,目前已成功实现了子基金、*项目“双落地”,子基金规模已达4个亿,南昌大学特聘教授孙润光博士已获1500万元的基金支持,开展科研成果转化。

  为进一步发挥金融对人才发展和创新创业的支撑作用,我们依托江西银行,设立了全国头家专业化人才服务银行——江西人才服务银行。主要根据人才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需求,为人才量身定制*化、专业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包括“乐业”和“安居”两大类。截至目前,已为一批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基准利率信贷支持6.12亿元,为一批高层次人才发放了赣才卡和人才专属信用卡,让他们享受专属优质的生活消费服务。

  ◆创建人才服务示范基地。为不断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形成产业集聚人才、服务留住人才、人才推动发展的良好态势,我们专门制定出台了省级服务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创建实施办法。

  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在创建上注重示范指引。从2017年起,力争通过3年时间,在每个设区市及赣江新区,各创建1-2个省级服务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示范带动整个区域人才服务工作升级。

  二是在标准上注重产业导向。示范基地创建主体,应为符合我省产业发展方向,对我省产业发展具有一定指引带动作用,且具有较好的服务人才创新创业基础的特色产业园区,具备产业特色鲜明、人才集聚力强、服务功能完备等基础条件。

  三是在支持上注重优势叠加。示范基地享受“四个优先”人才支持政策,即人才政策先行先试、急需紧缺人才优先开发、人才创新平台优先搭建、人才配套服务优先保障。

  目前,上饶大数据产业园和鹰潭移动物联网产业园已建成首批省级示范基地,为程维、王文京等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指引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提供了优质服务。

  省人社厅“人才新政”和引才工作

  根据省委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我厅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我省重要产业、重大项目、核心工程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新政。

  ◆在政策创新方面,进一步扩大了用人单位引才自主权,省市属事业单位可自主考核招聘博士毕业生,县属及以下事业单位可考核招聘全日制硕士毕业生。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制度,全面下放一等职称评审权,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也可自主开展一等职称评审。加大了人才激励。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给予的一次性奖励补贴、对高层次人才发放的特殊薪酬等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关键岗位、业绩突出的高层次人才可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养老保险政策。来赣前有省外、海外工作经历且未参加养老保险的,本人自愿,可办理一次性补缴曾在省外或海外工作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在资金整合方面,进一步整合人社部门资金,设立人才发展基金。到2020年,省本级筹集人才发展基金35亿元。加大创业贷款扶持力度。每年遴选50个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对其创办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核心扶持;资助*创业项目,对获得创业大赛奖项的人才项目给予资助,一等别大赛奖项的给予20万以下资助,省级大赛奖项的给予10万以下资助。

  ◆在平台建设方面,到2020年,建设创业孵化基地200家,建设博士后站300家,对符合条件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较高可给予一次性补助200万元。对新设博士后站10万元资助。以中国南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龙头,建立5个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知名大型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可“先开业后办证”入驻我省。

  ◆在服务人才方面,每年编制和向全社会发布全省引才目录、开展系列引才活动,定期举办赣籍人才服务家乡对接会,在省外举办江西引进高层次人才专场招聘会,开展海外博士江西行活动。开展“互联网+人才服务”行动,建立网上办事大厅、手机APP,完善“12333”人才工作服务专线。建立赣籍人才信息资源库,加强与省外国外的赣籍高层次人才的联系。

  ◆在引进外国人才方面,启动实施“双千计划”外专项目,对入选的外国人才给予每人20万元至300万元的项目资助;畅通来华签证渠道,对在我省工作的外国高层次人才,可办理或变更为R字签证(人才签证),签证有效期可延长至5年或10年,可多次入境,每次可停留180天。本人愿意在赣定居的,经外国人才主管部门认定,由公安机关办理《外国人永远居留证》。来赣外国人才配偶及子女,可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就学等方面享受绿色通道和优质服务。

  引才工作情况

  按照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安排,省人社厅每年会同省委组织部,向全省企事业单位征集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岗位需求,并通过各种媒体向海内外发布江西引才公告和引才目录。2018年征集的全省引进博士以上人才需求岗位共有3277个,分布在全省192家企事业单位。

  从所征集的引才岗位目录情况来看,主要有这么四个特点:

  ◆一是需求旺。在这批岗位目录中,用人单位数、提供博士岗位数分别较去年增长96%和36.8%。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单位仍然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大户。比如,高校的博士岗位需求有2505个,占76.4%;科研院所的博士岗位需求有172个,占5.2%;医疗卫生单位的博士岗位需求有300个,占9.2%。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增长较快,势头正猛。今年有105家企业提出了博士岗位需求300个,分别比上年增长218%和73.4%。一次性需求博士岗位超过200人的单位有2个(江西理工大学和东华理工大学)。

  ◆二是分布广。这批岗位目录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航空制造、智能装备(机器人)、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光伏)、汽车制造、有色金属、生态环境与节能环保、现代农业、金融与管理、电子商务与互联网、化学化工、特种船舶等13个领域,涵盖了我省新兴产业、支柱产业、核心产业及传统优势产业。而且与“两重”(重大项目、核心实验室)、“两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关联岗位也达到1000多个。

  ◆三是层次高。在这批岗位需求中,全部具有博士学历,包括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以及各类一等别人才工程人选、行业领军人才等。其中,有27家博士后站提出了招收67名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需求。

  ◆四是待遇好。在薪酬待遇上,用人单位大都采用一事一议、面谈的方式确定。这批岗位需求中,百万年薪以上的岗位超过30个、50万元以上年薪的岗位超过200个、30万元以上年薪的岗位超过670个。比如,江西航宇新材料有限公司对引进的博士年薪可达200万元;南昌大学开出年薪120万元;华东交通大学开出年薪160万元;江西财经大学对海归人才开出年薪55万元、住房补贴5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20万元;江西钨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出年薪80万元、一次性安家费30万元、住房补贴50万元;省科学院对高层次领军人才较高开出80万元年薪、1000-15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300万元安家费。用人单位针对领军人才,还承诺解决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等问题。相比以往,今年我省无论是高校、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都是大手笔,毫不吝啬,重金引才,可以说,都充分展现了各自引才“满满的诚意”。

  五年来,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3131人,引进海外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1.5万人次。今年我省引才工作将进一步加大力度。作为本次省市人才政策集中发布会系列活动之一,江西省人社厅明天将在省人才市场举办高层次人才对接招聘会,届时有来自全省各地的106家企事业单位、提供4605个本硕博岗位入场招聘。

  下一步,力争全年引进1000名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来看看人社厅下半年的引才活动:

  一是5月下旬在西北举办引才专场招聘会;

  二是6月-7月组团参加在武汉、南京等地举办的高层次人才招聘会,并举办生物医药类产业人才专场招聘会;

  三是9月-10月组团参加在成都、重庆、武汉、长沙、广州等地举办的高层次人才招聘会;

  10月在北京举办第五届江西省引进高层次人才北京专场招聘会;

  11月再次组团赴东北进行专场招聘;

  12月组团参加在广州举办的留学人员交流会。

  南昌市“人才新政” 

  4月底,南昌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天下英雄城、聚天下英才”行动计划的意见》(简称“人才新政”),向全社会传递了南昌市求贤若渴、广聚天下英才的强烈信号。

  南昌“人才新政”主要分四大部分22条举措。名列前茅部分,按照“高端、中端和基础端人才相结合”的要求,实施一等领军人才、紧缺急需人才、技能人才、青年人才、本土人才、海外人才引育6项子计划。第2部分,主要是支持开发区新区、科研创新平台、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人力资源市场等聚才载体建设的政策举措。第三部分,核心是人才评价、金融服务、安居工程、医疗保健、子女就学以及荣誉制度等方面的制度安排。第四部分,就人才工作目标考核、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协同推进、便捷优质高效人才服务、人才工作氛围营造等方面作出刚性要求。

  南昌“人才新政”的特色亮点

  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站位较高。“人才新政”以立足南昌、面向全国、放眼全球为出发点,紧密结合南昌的发展实际和人才需求,既脚踏实地又“跳起来摘桃子”,规划了未来五年人才发展的目标,即:安排100亿元人才发展经费,聚集100名国内外一等人才和一等别领军人才,500名地方级领军人才,2000名核心产业紧缺急需人才和社会事业紧缺急需人才,新增10万名技能人才,吸引50万青年人才在昌创新创业。

  ◆二是竞争较强。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的要求,提升新政竞争力。国内外一等人才、一等别和地方级领军人才,分别给予5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奖励补贴;重大贡献的给予较高1亿元综合资助;实施青年人才“零门槛”*,中专及以上高校毕业生、或取得国家承认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三个工作日内办结*手续。

  ◆三是突出核心。坚持把产业发展需求作为人才引育的关键考量,核心围绕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现代金融等战略支柱产业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引进和培育1000名产业紧缺急需人才和1000名社会事业紧缺人才,给予20—50万元奖励补贴。对有效支撑我市核心产业的新型研发机构,政策、资金、土地方面给予核心支持。同时,设立“洪城引才奖”,对用人单位引进产业紧缺急需人才发放较高200万元引才奖。

  ◆四是内外兼顾。避免“招来女婿、气走儿郎”。如,实施洪城菁英提升计划,着力打造100个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遴选1000名本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00名农村实用人才、300名科技专技人才赴国(境)内外知名高校研修。又如,实施洪城工匠计划,资助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并对获“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的高技能人才,个人和用人单位均给予50万元奖励。每两年选树50名技能含量高、绝技绝活特色明显的“洪城工匠”,每人奖励1万元。

  ◆五是强化配套。新政对人才创新创业平台给予扶持、对人才项目的*给予支持,在人才分配上给予激励。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支持产业基地建设。组建10亿元的风险*基金和5000万元的信贷风险缓释基金,政府分担人才创业风险;对创新创业团队较高给予300万元项目资助;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团队,给予首担、首贷、首投等支持。又如,对产出重大技术成果的创新创业人才,给予较高2000万元支持,并减免租金、补助贷款贴息。同时,按照“1+N”的总体布局,正在加快制定系列配套文件,让“人才新政”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六是重视服务。积极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对高层次人才家属随调、住房、配偶子女就医、子女就学提供制度性保障。比如,给予一等人才300平方米标准的全额购房补贴,一等别领军人才和地方领军人才分别给予较高200万元、100万元购房补贴。给予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分别给予10万元、6万元购房补贴等。对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发放“医疗保健服务卡”,在市属医院开设“医疗服务绿色通道”,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自主择校。

  景德镇市“人才新政”

  景德镇市出台了《景德镇市“3+1+X”产业人才发展实施办法(试行)》和《景德镇市“3+1+X”产业人才发展十条政策》,从十个方面,根据人才类别、项目规模和前景等条件提出了相关配套支持政策。(景德镇市“3+1+X”产业体系,即“3”为陶瓷、航空、汽车,“1”为旅游,“X”为以医药、化工等为核心的优势传统产业,以航空制造、新能源汽车、新型电子等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新制造经济,以设计服务、现代物流为核心的新服务经济,以电子商务、物联网为核心的智慧经济)。

  景德镇市“人才新政”特色亮点

  ◆一、创新了工作机制。明确了景德镇市招才引智局、景漂景归人才服务局作为景德镇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统筹全市人才职能、政策、资金、项目以及力量。

  ◆二、明确了目标任务。根据全市“3+1+X”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学科建设、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了5年内力争实现“个十百千万”的工作目标:核心引进和培育至少1名(个)开创性产业人才或团队;引进和培育一等别高层次人才10名左右;引进和培育省级高层次人才100名左右;引进和培育市级高层次人才1000名左右;引进和培育基础人才10000名以上,努力做大总量、做优质量,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提出了具有景德镇特色的支持政策

  一是提出对指引景德镇市“3+1+X”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根据项目规模和市场前景,给予较高200万元的人才经费资助和较高2000万元的项目产业化综合配套支持。

  二是提出由政府主导,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规划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平台,在厂房、办公场所等固定资产的建设和租用方面为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提供定制化服务,孵化企业在发展壮大后可按成本价优先购买。

  三是对院士工作站(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给予10万元至50万元的建设经费。对获得创新创业大赛奖项的人才项目给予资助10万元至20万元资助。对高层次人才在景创办工作室的,统一授予以个人名称命名的“名家工作室”称号和100万元的配套支持。

  四是鼓励各类文化名家在景市创办工作室,结合景德镇市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依托历史建筑、景点景区、文创街区、文化遗址、古村落等文化历史、产业和生态资源,由政府统一规划,利用旧厂房、旧民居、旧校舍或现有物业等场地利用,新建或改建一批文化创意和交流展示高端平台建设,推动城市、产业、文化和生态协同发展。

  五是推动人才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充分发挥陶瓷文化交流在与世界对话中的纽带作用。对围绕景市“3+1+X”产业体系,对各类人才参加国内外竞赛、展会等活动,给予较高5万元的配套支持;举办学术交流、艺术展览等活动,给予较高20万元的配套支持。

  ◆四、完善了配套服务和保障体系

  一是对在景德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重大科研突破、重要科技成果转化和核心产业发展贡献突出的“3+1+X”产业人才,给予较高50万元奖励。对为景德镇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个人(团队),给予较高200万元奖励。

  二是对在景市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住房免租、减租和购房补助待遇,领军人才在景工作满3年购买首套住房的,给予较高100万元安家补助

  三是建立各级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市厅级干部提供对口联系服务,人才所在县(市、区)、工业园区和行业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县处级领导干部提供直接联系服务。

  四是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在市行政服务*办证服务大厅开设了景漂景归人才综合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受理、一站式办结、一站式答复”,为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对接、业务办理等“一揽子”服务。

  萍乡市“人才新政”

  萍乡,是一个创新创业非常活跃的城市,先后获得“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全国首批一等别创新创业型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等16项一等别支持政策,提供了更多的政策利好和*创业机遇。

  萍乡市“人才新政”特色亮点

  ◆一是提供强大的创业资金扶持。市本级设立100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县区设立10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为各类高层次人才*创业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二是提供优厚的住房和生活待遇。对全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免费入住人才公寓或较高给予50万元的购房补贴,每人每年较高给予津贴补助5万元,连续补贴三年。对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免费入住人才公寓,每年给予较高10000元的津贴补助。

  ◆三是实行灵活的编制管理制度。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我们建立高效绿色通道,直接办理进人核编和上编手续。

  ◆四是实施开放的职称评定制度。可不受资历、“台阶”等限制申报一等专业技术资格,特别*的博士后可申请认定副一等专业技术资格。

  ◆五是推行实惠的税收**政策。对高层次人才的一次性住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费用,以及用人单位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所支付的奖励和劳务报酬,可按规定在税前扣除。

  ◆六是制订了子女入学自主择校的**政策。对高层次人才子女在我市就读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和*阶段*,不受户籍限制,可自主择校。

  ◆七是提供优越的医疗保健待遇。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我们每年提供1-2次免费体检,体检费用标准较高4600元。

  ◆八是实行市内国家景区免费旅游。每年可以在单个景区享受4次携带3名以内(含3名)同行人员免票游览(含门票和索道票)。

  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制订出台更多**政策,为各方面人才来萍乡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更好的贴心服务。

  新余市“人才新政”

  《关于实施新余市人才政策三十条的意见》,共30条。从人才工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平台建设、人才服务保障、人才发展环境等五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提出实施“新余双百人才工程”、“万名大学生来余留余就业创业工程”、“新余柔性引进千名人才工程”、“新余千名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工程”、“新余千名乡村实用人才振兴工程”、“新余三名工作室建设工程”、“新余青蓝人才培养工程”、“ 新余百名紧缺专业一等人才引进工程”等八大核心人才工程,主要内容体现为八个突出、八个核心。

  ◆一、突出高端指引,核心集聚核心产业人才。瞄准钢铁、锂电、新能源、光电信息、装备制造等核心产业发展,面向海内外核心支持引进100名左右高端产业发展人才,支持培养100名左右本土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对入选的人才(团队)给予较高2000万元资金扶持及相关优待政策。

  ◆二、突出储备青年人才,核心吸引高校大学毕业生。瞄准市外高校和我市高职院校大学毕业,实施“万名大学生来余留余就业创业工程”,5年吸引5万名大学生来余留余就业创业。全日制大专及以上高校毕业生“零门槛”*,硕士研究生给予安家和生活补贴5万元,并将出台系列配套支持政策。

  ◆三、突出以用为本,核心柔性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提出“新余柔性引进千名人才工程”,给予每人较高10万元补贴,并将出台系列配套支持政策。

  ◆四、突出新宜吉六县跨行政区转型合作试验区人才合作,核心吸引周边人才。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新宜吉六县跨行政区转型合作试验区。下一步,我们将从人才流动互促互融、人才信息共建共享、人才评价互认互准、人才平台共用共赢等方面着手,推动新余、宜春、吉安三地人才合作。在年内组织专门面向新宜吉六县(市、区)、在外新余籍或配偶一方在新余工作的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公开选调。

  ◆五、突出服务质量,核心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一是全面提高了高层次人才的安家补助和生活补贴。给予安家补助10万—200万元,生活补贴2.88万—108万元。比如,一个全日制博士来我市工作,获得的安家补贴和生活补贴由原来的11.6万元提高至32.2万元。二是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前5年先征收,后全额奖励。三是优先安排子女入学。高层次人才子女就读公立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和*阶段*享受自主择校或中考加10分政策。四是解决家属就业。高层次人才的配偶或子女有编制的对口对应、随调随迁;没有编制的,可参加专门面向高层次人才配偶子女的事业编制考试。五是开辟医疗保健绿色通道,为高层次人才配备家庭医生,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等等。

  ◆六、突出宣传造势,核心打造尊才爱才城市形象。一是建立“人才驿站”,博士来新余考察观光,公办旅游景点免门票,每年提供定点宾馆3天免费食宿。来新余面试的硕士研究生提供定点宾馆3天无偿住宿。二是完善“新余人才日”制度。每年7月27日前后,在全市上下开展系列人才活动,2013年起至今我们已举办了4届。三是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提出在市驻外机构、高校、在外新余籍人才聚集地设立一批“招才工作站”,聘请“招才大使”,给予经费支持和奖励。四是创新宣传方式。制作新余人才宣传专题片;在中国•新余网开设人才专栏;在市规划展览馆开辟“渝钤骄子”展示专题,开发网上人才管家APP等。

  ◆七、突出改革创新,核心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一是完善以实绩和贡献论人才的标准,将“在我市钢铁、新能源、锂电、光电信息、装备制造等核心产业从业五年以上且年薪50万元以上或对企业贡献较大的人才”列入市高层次人才,改变了以往单纯依据职称、学历、荣誉等硬框框来评定人才的做法,更加注重人才的实绩和贡献。二是注重激励科研平台发挥作用,除适度提高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的建站资金支持外,更加注重平台作用发挥,对项目完成较好,作用发挥明显的平台,给予3万—50万元奖励。给予每名博士后进站科研资助5万元,其项目获得省级及以上科研资助的,给予10万元配套支持。三是进一步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完善政府人才管理服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进一步简化急需紧缺人才审批程序、扩大招聘范围、降低开考比例。探索突破编制总量限制,试行新余学院根据现有教师规模自主设置岗位总量,自主决定聘用人员等。四是更加注重用好留住本土人才,避免“招来女婿气走儿”,提升了本土培养人才待遇。新认定的本土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给予1.2万元特殊津贴;在解决高层次人才家属就业、子女就学、个人所得税奖励等各项优待政策方面,待遇同等。

  ◆八、突出考核激励,核心确保人才政策落地见效。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制度,将人才工作纳入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内容;完善人才工作督查制度,逐条对照三十条,由有关单位牵头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细则,联合市绩效办进行定期督查调度;完善人才工作考核制度,在绩效考核中,对从市外全职引进1名国内外一等人才或国内领军人才A类的,一票肯定为招商引资先进。将人才工作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评优、领导干部评价的重要依据。二是落实经费保障,由市财政统筹资金,大幅度提高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保障人才政策有效落实。

  鹰潭市“人才新政”

  对标*、省委关于做好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鹰潭市紧贴工作实际,从2017年6月开始陆续出台了《鹰潭市人才强市行动计划(2017-2020)》《鹰潭市“鹰才计划”实施方案》《鹰潭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等“1+N”人才新政,全面吹响了人才工作的集结号。明确提出:到2020年,面向国内外引进100名高层次人才和20个一等团队来鹰创新创业。柔性聘请50名院士等高端人才为我市提供服务。打造20个特色产业人才培养、合作交流及对外展示平台。核心培养100名创新创业人才,100名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技能型人才。选拔100名高层次人才在我市和发达地区进行双向挂职。“新政”主要围绕重大产业、核心领域集聚和培养人才,通过“六个一批”的方式(即:引进一批、聘请一批、合作一批、培养一批、交流一批、选调一批)进行引、育结合,多种形式不断壮大全市人才队伍。 

  ◆一是政策加码,全力引才。着眼于现有人才引进政策和省外及省内其他兄弟地市的人才政策,本着“横向对比、结合实际、适当提高”的原则,制定出相关**政策。对引进的创业人员,提供较高1500万元的项目扶持资金、1000万元的股权*、400万元的担保贷款以及100万元安家费;对引进的创新型人才,提供较高1200万元的项目资助、100万元安家费和24万元/年的生活费,提供免费人才公寓;对柔性聘请的专家,给予较高500万元项目资助,提供免费人才公寓;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用人单位,给予较高每人20万元的奖励补贴;全市调剂100个编制,设立市直高层次人才编制专户,专门用于人才引进。

  ◆二是产业指引,*育才。着力于培养本地各类人才,充分挖掘本地人才的潜力,进一步打造本土特色人才队伍。特别是加大对物联网、铜产业、道文化、旅游、物流、雕刻、眼镜、烘焙等8个特色产业和教育、医药卫生、现代农业三大核心领域人才培养力度,*施策。对入选“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创业类人才提供较高5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1000万元的股权*、4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对创新型人才提供较高200万元的项目扶持资金;对参加学术会议、交流访问、短期研修等活动的技能类人才,提供较高10万元/人/年的经费资助;对用人单位等机构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较高50万元/人的人才培养奖励。

  ◆三是搭建平台,集聚人才。着手于为引才聚才提供载体、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平台。我市围绕打造世界铜都、中华道都、智慧新城以及鹰潭特色产业,积极推动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海智基地、留创园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努力共建科技、研发人才发展平台,培养和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对入选“人才发展平台合作计划”的机构,提供较高300万元的项目扶持资金;对在鹰潭新建科研院所(基地、*等)给予较高60万元的建设经费;对入选“人才发展平台合作计划”的人才,提供较高100万元安家费和24万元/年的生活费,提供免费人才公寓。

  ◆四是优化环境,服务人才。着重于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为入选“鹰才计划”的市外引进人才,提供包括生活补贴、安家费、人才公寓等服务。对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需进驻全市各园区的,提供三年内不超过1000平米的免费办公场所。为入选“鹰才计划”人才的配偶、子女办理随迁手续,随迁配偶具备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身份的,按对口原则进行安置;不具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身份的,待业期间发放生活补助。随迁子女,就读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和*阶段*,不受户籍限制,全市范围内自主择校。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体系,采取线上线下全方位服务模式,设立市人才发展服务*,开辟人才服务专窗,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提供“妈妈式”服务,为人才开通服务“绿色通道”。

  赣州市“人才新政”

  赣州始终把人才作为 “名列前茅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特别是2017年8月,在省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和市委主要领导高位推动下,对标*、省委部署,聚焦赣州产业发展,出台“人才新政30条”,贯通人才的“引、育、用、留”全过程,致力探索人才集聚的“赣州方案”。

  新政提出的主要目标是:5年核心引进和培养100名(个)产业领军人才或团队,引进和培养1000名各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1万名各行业急需紧缺人才,吸引不少于10万名大学毕业生等青年人才到赣州创业创新,推动100万名产业工人培养或回归,努力形成高精尖人才领军、产业骨干人才中坚、基础人才争相涌入的良好局面。

  ◆政策1:入驻国家“千人计划”产业园,可享“6个2000万”资助——人才创业有平台

  目前,已在赣州经开区规划13.12平方公里建设赣州国家“千人计划”产业园,采取灵活方式,与高端人才共同经营、发展。对入驻产业园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的“国千”专家,较高可享受“6个2000万元”的扶持政策,即较高2000万元无偿资助、2000万元产业引导资金、2000万元设备及厂房租金补贴、2000万元税收奖补、2000万元上市奖励、2000万元做大做强奖励,产业园近期将开工建设。同时,人才新政明确鼓励各地创办国家“千人计划”产业园等高端人才创业平台,赣州(章贡)“千人计划”产业园已于4月9日正式开园,目前已有多名“国千”人才签约*。

  ◆政策2:5年筹建10万套人才住房,5折租、8折售——人才安居不用愁

  从人才*关心、*现实的住房问题入手,计划用5年时间筹集建设10万套人才住房,原则上80-180平方米/套,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5折租、8折售。出台专门政策,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在*城区购房不受限制。市本级核心在蓉江新区建设人才小镇,打造高品位、高质量、高智能的人才聚集区,现已完成初步选址和规划,首期建设用地127.5亩,今年将开工建设。*城区和“两城两谷一带”所在地新出让商品住房项目,均按计容面积不少于10%的比例配建人才住房,目前*城区已配建1400余套。全市共筹建1.18万套过渡性人才住房,提供给新进人才居住,人才到赣州来,都可实现先“安居”再“乐业”。

  ◆政策3:“线上+线下”“筑巢引+上门请”,服务用心用情也用科技——人才服务有保障

  为把人才服务工作做实做细,做到至极,我们想了不少办法。“线下”,不仅市县成立了“虚拟机构、实体运作”的招才引智局,充实了人员力量,还在行政服务*办事大厅设立人才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人才“*多跑一次”。“线上”,开发人才管家APP,目前已试上线运营,今后人才津贴申领、子女就学、家属安置、项目扶持、日常生活需求等均可网上提交、网上办理,争取做到部分待遇“一次不用跑”,提供全天候“店小二”“保姆式”服务。除“筑巢引凤”外,将招才引智端口前移,主动上门引才,如在宁波市设立人才联络站,选派干部驻站工作,推动“宁波人才赣州用”,取得不错效果。此外,重大政策新闻公开发布,重大演出活动设立人才专席,市外博士公办景点免票观光,指定酒店无偿住宿54天(每县3天),目前已有220多名博士申请入住,大力塑造尊才爱才的城市形象。

  宜春市“人才新政”

  宜春,位于江西西部,因韩愈名诗“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而得名。我们紧扣改革发展大局,布局人才新政,以《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总领,推出“1+N”系列政策组合拳,在人才创新创业、产业支撑、新经济新动能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以人才体制机制的大改革推动人才的大集聚、事业的大发展。

  ◆一、策应发展战略,引才政策先行

  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推出20项**政策聚才引才。

  ——在生活待遇上,鼓励高层次人才在宜安家*,较高给予200万元购房补贴、72万元个人生活津贴,配偶随迁优先安置并享受从业补贴。

  ——在扶持培养上,较高给予200万元创业扶持、9年内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100%奖励。科研项目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政府给予1:1配套支持。

  ——在平台搭建上,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大力创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院士工作站等,大幅提高补助标准,较高每站补助60万元,进站博士后每人给予10万元支持。

  ——在服务保障上,免费提供人才公寓住房,人才“零门槛”*、子女“零门槛”择校,职称评定打破资历、台阶限制,“不看资历看能力、不看文凭看水平”。发放高层次人才绿卡,组织健康体检,减免旅游景区门票等**。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2亿元,充分彰显我市对人才的热切期盼和渴求。

  ◆二、聚焦主导产业,扶持创新创业

  按照“核心产业在哪里,人才工作就跟进服务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出台一系列产业发展人才扶持政策。

  ——做强实体经济,出台《培育壮大实体经济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实施意见》,设立市级产业发展引导基金730亿元,组建了“1+5”的投融资平台,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有力资金扶持。

  ——打造“亚洲锂都”,出台《加快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鼓励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对投产企业较高给予1000万元奖励,对引进技术并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较高给予50万元奖励。

  ——振兴“中国药都”,出台《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鼓励引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等来宜设立中医药研发机构,对获批省级创新平台的,较高补助100万元。

  ——建设智慧小镇,出台《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若干政策》,设立规模30亿元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鼓励引导大数据龙头企业来宜*,较高给予500万元*奖励、3000万元总部企业*建设主体奖励。

  ◆三、广辟渠道聚才,助推人才发展

  创新形式,广辟渠道,不拘一格,让更多的人才走进宜春、服务宜春,以更大的诚意聚才。

  ——拓宽招才引资渠道,出台《建立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融合互动》政策,把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立招才引智工作站,架起人才对接服务的桥梁和纽带,实施*引才。

  ——依托明月山温泉资源优势,打造人才旅居休养“栖息地”,建立柔性引才高端智库,邀请国内外高端人才来宜旅居休养,精心设计人才“自由行”或团队考察路线,开展门票、车票、食宿免单等活动。

  ——深入实施宜春学子回归培养工程,从提高待遇、改善生活和奖学激励等方面,鼓励宜春籍*学子报考“双*”大学,毕业后回归家乡从教、从医,壮大本土人才队伍。

  ——引导更多人才流向基层、流向一线。出台《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鼓励大中院校毕业生紧贴基层实际,以自主创新创业、“三支一扶”等多种形式为基层发展贡献才智,较高提供创业担保贷款400万元。

  ◆四、提供优质服务,厚植人才氛围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优质服务保障,着力营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

  ——提供*服务,出台《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实施办法》,市厅级领导带头,市县两级党员领导干部分别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实施*化、全方位联系服务。

  ——设立“突出贡献人才”奖,每两年评选一次,对评选出的在各行业领域处于*地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每人重奖10万元,在全社会营造人人想成才、人人能成才的浓厚氛围。

  ——提高办事效率,在行政服务*设立人才服务专窗,让人才“只跑一次”甚至“一次不跑”。

  ——提升服务水平,开发“高层次人才引进服务”线上平台,让人才通过手机或互联网随时了解我市发展环境、人才政策和岗位需求。

  上饶市“人才新政”

  上饶被外界誉为“上乘富饶之地、生态高铁之都”,伴随全国头个“骑跨式”高铁的贯通,上饶的产业发展也进入“高速时代”。我们抢抓机遇,提前谋划产业布局,集聚发展新动能。在大数据产业领域,成立了全省名列前茅个大数据人才服务*,与中科院合作成立了大数据研究院,着力打造大数据协同创新研发、大数据创新创业孵化、大数据人才培养三个平台,成功引进华为、中科院云计算*、国美、一呼百应等一批大数据领军企业进驻,被省委、省政府定位为“江西省数字经济示范区”。2017年12月上饶大数据产业园获批我省头个“省级服务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人才是名列前茅资源”,尤其是发展大数据产业,更能体现人才对产业支撑和指引的决定性作用。《上饶市大数据人才支持服务办法(试行)》是我市紧扣“打造四省交界人才生态较优城市、汇聚八方英才共建大美上饶”总目标,服务大数据人才发展的统领性文件。《服务办法》以“做优产业人才服务,积极探索服务新模式”为根本原则。整个《服务办法》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十四条。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突出实用原则。我们在上饶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的基础上,针对部分大数据人才学历不高、职称不高,具有较强研发水平、较高实操能力,但无法认定为高层次人才的情况,进一步放低人才准入门槛,将具有实操型的大数据人才作为认定对象,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扶持、服务措施。

  ◆二是突出产业需求。我们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大数据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把引才的核心放在数字存储、数字金融、呼叫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产业方向。为了做到精细化引才,我们一家一家企业走访,征求并摸准了企业的差异化人才需求,从而在引才时做到有的放矢、*引才。

  ◆三是突出启动扶持。对引进我市的高层次人才,在获得一等别、省级重大(含核心)科技研发项目时,较高可配套30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在创业引导基金中设立成长型大学生创业子基金,并安排一定的专项扶持资金,专门用于扶持成长型大学生大数据创业企业发展。大学生大数据创业企业可申请较高200万元的“风险池”项目融资支持。

  ◆四是突出成果转化。对大数据人才带项目在我市设立成果转化、开办企业的,经评审给予较高60万元资助,企业经营前三年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地方所得部分100%用于奖励企业自主创新。引进人才创办企业在办理税务登记及其他涉税事项时,可享受纳税绿色通道服务,其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为标准,给予前三年100%个人奖励。

  ◆五是突出金融保障。对获风险*的大数据人才创业企业,可给予不超过*额50%、较高可获得不超过2000万元的政策性担保;对获得银行贷款且符合大数据人才的创业企业,按不同贷款额度可给予50%—100%的贷款贴息补助。

  ◆六是突出细微服务。对经认定的大数据人才,发放“大数据人才服务卡”,在高铁试验区设立“数字经济人才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实现“一站受理、一站办结”。同时,将服务内容落小、落微。如对高层次人才较高给予每月20000元的生活津贴,并配备工作用车1台和助手1名;对户籍所在地为上饶市外的大数据创新创业人才,每周补贴1张高铁票,实报实销。通过配备工作用车和助手、报销高铁票等看似“微小”的工作做扎实,让人才真正感受到我们的工作态度和服务水平。

  抚州市“人才新政”

  才子之乡抚州自古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抚州市委、市政府首开先河,提出“双返双创”聚才揽才活动,先后出台3个比较“接地气”、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新政,主要考虑到我们抚州的大势所需、时代所求、发展所要。面对全国各地人才抢夺日益激烈,新时代的抚州也正进入发展新经济、新业态的关键阶段,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出台人才新政,目的在于吸引留住更多的海内外人才汇聚才乡、扎根才乡、服务才乡。在引才聚才中,我市侧重围绕培植百亿企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特色小镇、做强教育品牌、打造名医名院、振兴中医药产业、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新业态、培育新动能等重大战略领域的需求,引进一批抚州籍在外人才和海内外*端人才来抚干事创业。

  ◆1、《关于鼓励支持开展“双返双创”活动的若干政策措施》**政策:

  一是对达到一等别、省级、市级示范性基地建设标准的较高给予200万元奖励;

  二是每2年以市政府名义,聘任部分在外高层次人才为我市经济顾问、科技顾问,每年发给1万元信息咨询费;

  三是鼓励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对返乡创业人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或国家技术发明奖特、一、二、三等奖的,由受益财政对项目团队分别奖励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

  四是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或省技术发明奖一、二、三等奖的,由受益财政对项目团队分别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

  五是凡单位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开发、咨询、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一个纳税年度内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500万元以上部分减半征收。

  ◆2、《抚州市人才强市战略行动计划》亮点特色:

  一是启动“赣抚才子3333”引才计划。采取刚性引才与柔性引智相结合的办法,用1-2年时间,引进3名以上院士或千人计划入选者等一等别高层次人才、30名海内外博士、300名抚州籍在外英才和3000名紧缺适用人才来抚干事创业。

  二是推进事业单位人才离岗创新创业项目。允许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在抚创办企业或到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保障离岗创新创业人员离岗期间在原单位保留人事关系、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保承续等方面的权利。

  三是组建市人才发展服务*。拟成立市人才发展服务*,在行政服务*设立人才办事窗口,为人才提供“一站式”和“店小二式”服务,尽力帮助高层次人才解决一些个性化需求。

  ◆3、《抚州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措施亮点:

  一是对引进的人才分类更为科学。提出名列前茅类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较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第2类为: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人员,一等别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一等别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文化名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第三类为:“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省“双千计划”等省部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人员,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学术技术(学科)带头人,省文化名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具有正一等专业技术资格或博士学历(全日制)并取得博士学 位人员。这样把高层次人才引才的范围界定的更清楚,避免了与高素质人才的混淆和重叠。

  二是对人才奖补力度不断加码。对刚性引进的名列前茅、二、三类人才分别按每人100万元、60万元、20万元的标准进行奖励补贴,其中市属大中专院校引进高层次人才按标准的50%给予一次性奖励补贴。对企业刚性引进的名列前茅、二类人才按奖补标准的50%给予一次性奖励补贴;对企业刚性引进的第三类人才,经组织人事部门认定审核后,分别按每人5万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补贴。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除了可拿到丰厚的一次性奖补外,还可享受生活津贴、购租房补贴、申请入住人才公寓和创新创业项目资助等。引才办法中提出的引才奖补范围,更多地体现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更能有效激发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助力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吸引人才的“磁力”更加强劲。同时,提出对引进认定的高层次人才统一核发“抚州才子卡”,高层次人才可凭“抚州才子卡”,享受本办法规定相对应的**政策和服务便利。比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凭“抚州才子卡”免费游览参观市内旅游景点,在市、县(区)属公立医院享受就医绿色通道,每年可享受一次免费体检,每两年参加一次疗养度假活动。

  三是对引进人才子女入学实行“绿色通道”。只要是刚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其子女就读公办或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幼儿园和*阶段*,可自主择校。四是对荐才引才的人才实行奖励。规定凡向我市单位、企业推荐高层次人才,并*终刚性引进签订3年服务年限合同的组织或个人(本市公职人员除外),到岗一年后,按名列前茅、二、三类人才分别给予3万元、1万元、5000元的引才奖励。

  赣江新区“人才新政”

  《赣江新区关于人才引进和培育的若干措施(试行)》(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共七大类35条,核心实施“赣江海智”“赣江创新”“赣江创业”三个计划,三个计划均不设名额限制。

  ◆一、申报条件。

  “赣江海智”计划(1)-(5)类为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或相当于“两院”院士层次的人才。(6)类为国家“千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国家领军人才及省委“双千计划”人才;“赣江创新”计划主要引进有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科研工作经历,技术成果达到国内*水平,且自带科技成果到新区转移转化的创新人才。“赣江创业”计划要求人才的创业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技术成果达到国内*水平,主导产品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产业化潜力。

  ◆二、扶持政策。

  在项目资金扶持上,人才获*、省科技或产业项目资助的,按就高原则,“赣江海智”人才予以100%配套,“赣江创新”人才予以50%配套。对新区产业发展有重大贡献、能带来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人才,较高可享受1亿元的项目资助。对全职引进的“两院”院士或相当于“两院”院士层次的人才,每人一次性给予15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在安家和购房补助上,“赣江海智”计划(1)至(5)类人才头次在南昌市购房,较高补贴300万元,头次在永修、共青城市购房,较高补贴200万,未购房的可享受新区提供的300㎡独立住房一套;第(6)类人才头次在南昌市、永修县、共青城市购房,较高补贴100万元,未购房的可享受新区提供的150㎡人才公寓一套。“赣江创新”计划人才头次在南昌市、永修县、共青城市购房的,较高给予50万元的购房补贴。在银行贷款贴息上,人才创办的企业经银行确定创业担保贷款额度后,“赣江海智”人才给予年度利息额50%的贷款贴息,较高3年,总额不超过150万元;“赣江创新”人才给予年度利息额20%的贷款贴息,较高3年,总额不超过50万元。在人才建设实验室或租用办公场地上,给予“赣江海智”“赣江创新”人才三年的资金补贴,总额分别不超过100万元、50万元。另外,对“赣江海智”“赣江创新”计划人才还会给予特殊津贴、税收奖励、配偶随迁、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政策,对“赣江创业”计划人才给予企业税收奖励、场地租金补贴、员工社保补贴等政策。除了这些,我们还正在研究出台更大力度的人才政策。

  ◆三、其他政策。

  新区还积极推动创建技能专家工作室,给予一等别技能大师工作室、省级技能专家工作室经费资助,按1:1比例配套工作经费。扶持青年大学生就业,对青年大学生实行“零门槛”*、发放生活补贴、安排人才公寓等。同时,在人才奖励表彰、扶持创新创业平台、中介服务引进等方面加大表彰奖励力度。例如对在新区全职工作1年以上,并从新区申报入选的国内外“两院院士”、一等别及以上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或同等级称号(荣誉)的人才,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奖励;给予一等别核心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和企业技术*1:1比例配套研发经费的资助;企业或中介组织引进“赣江海智”人才的,一次性给予10万元/人的奖励。

  ◆四、人才服务。

  我们的理念是,要有俯首甘为人才牛的精神,为人才提供*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全方位服务。通过设立人才服务*,建设人才信息化平台,建立人才反映问题销账制、领导直接联系专家制、院士专家疗养制、高层次人才意外救助机制等相应制度,构建“一站式”服务模式。建设大学生公寓、高层次人才公寓和海外人才专家公寓,妥善安置人才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问题。探索建立“赣鄱人才特区”,努力创建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力争在新区新建10个各类博士后站及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设立人才发展基金,积极协助企业、人才申请省人才发展基金、省人才贷款扶持,对创业担保贷款扶持的人才创业项目,推介给合作金融机构开展信贷融资。对获得天使*、创业*等风险*的人才创业项目,优先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扶持。

  南昌大学“人才新政”

  南昌大学先后被列为江西省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国家“双*”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迎来了有望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校上下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近年来先后制订出台了《南昌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暂行办法》、《南昌大学高层次人才考核暂行办法》、《南昌大学“215人才工程”实施办法》、《南昌大学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服务方面的政策

  ◆一、《南昌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明确了*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目标、基本原则、保障机制、服务管理、工作程序等,特别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层次定义、任职条件和薪酬待遇进行了清晰的划分。

  南昌大学将高层次人才划分为三个层次,名列前茅层次是杰出人才,第2层次是学科领军人才,第三层次是学科方向带头人。对于*认定的杰出人才,*提供80-120万元的年薪,并以杰出人才为核心,组建学术团队,配备工作秘书,提供所需的实验与办公用房以及提供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安排配偶工作,*附属前三名医院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为引进人才子女提供自*至*的一条龙优质教育资源,特殊情况还可一人一议、一事一议。*认定的学科领军人才,*给予年薪50-80万元的薪酬待遇及相应的科研启动金、安家费,同时,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这一层次包括引进国家“四青”人才,即青年千人、优青、青年长江、青年拔尖人才等,这一层次的青年英才也是目前国内各大高校争夺*激烈的。*认定的学科方向带头人,*提供年薪25-50万元的薪酬,并提供相应科研启动经费。主要是引进在本学科建设具有创新性构想和发展潜力,具有保持或赶超本领域国内先进水平能力的人才。此外,对于全职引进和柔性引进人才,我校在薪酬体系上做了不同的设计,使引才工作更具有操作性和竞争力。

  ◆二、《南昌大学“215人才工程”实施办法》。我校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校内遴选20名左右在国内外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赣江杰出教授),100名左右具有一定学术影响的学术带头人(赣江特聘教授,年龄45岁以下),500名左右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赣江青年学者,年龄35岁以下)。*设立“215人才工程”专项基金,对入选人员给予资助,入选“215人才工程”赣江杰出教授的人选,*提供20万元/年的资助,入选赣江特聘教授的人选,享受6万元/年的资助,入选赣江青年学者,享受2万元/年的资助,一个聘期为5年。

  “215人才工程”旨在进一步培养、稳定、提升和激励*一线教学科研人员,从普通教师到青年学者,再到特聘教授、杰出教授,培养贯穿教师职业生涯起步、发展、提高的不同阶段,通过分阶段实施基础培养、骨干培养和拔尖培养,构建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人才培养和支持体系。

  “215人才工程”形成了与国家重大人才计划项目相衔接的校内人才培养体系,并起到平衡协调“本土”和“引进”人才关系,稳定“本土”高层次人才的目的。

  ◆三、《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意见》。共分为五个部分的内容,名列前茅部分主要是强调要进一步做好人才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谋划,确立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同时,明确人才工作的领导体制、工作格局以及工作方法和实现途径。第2部分主要就如何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第三部分主要围绕青年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提出了八条具体的工作指导意见。第四部分主要是对现有的各项人事人才体制机制建设工作做进一步的深入思考,提出一些新的指导意见和具体措施。第五部分主要从完善人才经费投入机制、落实人才待遇保障机制和营造和谐发展的人才环境等方面提出工作指导意见,阐述如何做好人才的支撑和服务工作。

  江西师范大学“人才新政”

  江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是博士学 位授予单位和全国名列前茅批学士、硕士学 位授予权单位。具有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数学、地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 位授权点和5个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62个一等别、部级、省级科研平台。

  “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江西师范大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顶层设计,实施高位推动,深化人才体制改革机制,打造了包括待遇、培育、激励和服务在内的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政策。

  ◆名列前茅,优厚的引才待遇政策。充分尊重人才的价值,坚持把优质资源投入到人才队伍建设中,根据人才市场情况及时修订有关政策,确保各类人才引进待遇与时俱进,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设立了“揽才引智奖”,鼓励以人才引人才。

  (一)高端人才待遇

  1.两院院士、万人计划杰出人才:提供年薪不低于300万元;提供不少于140平方米工作住房租住,同时一次性提供20万元安家费;或提供安家费70—100万元。

  2.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国家杰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提供年薪120万元。

  3.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人选、长江学者青年项目人选:提供年薪80万元,或实际受聘岗位工资福利待遇+人才专项津贴50万元/年取酬。

  4.国家*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一等别百千万工程人选:提供年薪60万元,或实际受聘岗位工资福利待遇+人才专项津贴40万元/年取酬。

  (二)海外人才待遇

  1.海外知名大学终身教授或相当职务:按实际受聘(或专业技术3级)岗位享受工资福利待遇+引进人才津贴20-60万元/年(或年薪55-120万元);提供安家费70-100万元;提供科研启动经费文科30万元起,理科50万元起,工科200万元起。

  2.海外知名大学助理教授以上职务者:按实际受聘(或专业技术4级)岗位享受工资福利待遇+引进人才津贴15-20万元/年(或年薪35-55万元);提供安家费35-55万元;提供科研启动经费20-200万元。

  3.*青年海归博士:按实际受聘(或专业技术5级)岗位享受工资福利待遇+引进人才津贴8-12万元/年(或年薪25-35万元);提供安家费25-35万元;提供科研启动经费10-50万元。

  (三)*国内博士

  按实际受聘岗位享受工资福利待遇,前3年可校内享受副高六级岗位的绩效工资待遇,业绩特别*者还可享受引进人才津贴3万元/年取酬;提供安家费25万元;提供科研启动经费文科4万元,理科5万元,工科6万元;另外,业绩特别*者可提供安家费4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文科8万元,理工科15万元。

  (四)其他:各类人才可根据人才类别,提供安家费13—100万元;提供科研启动经费。视情况安排配偶工作,子女可以享受附属*就读政策,可独立组建团队。特别*者可一人一议。

  ◆第2,梯度的人才培育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的人才培育计划,打通人才成长渠道,优化人才生态建设体系。比如,*设立了青年英才培育计划和高端人才培育计划,每年额外对入选院士培育对象25万+、领军人才培育对象20万+、四青培育对象15万+的培育津贴。再比如,*专门制定了定特色、定方向、定团队、定目标、定责任、定奖惩的“学科六定”工作方案,让每一位新引进的人才都有学科归属,除独立组成团队的新引进人才都有研究团队。此外,针对人才容易出现“水土不服”、 “淬火断裂”的问题,*通过高等研究院,实行特殊的管理体制机制,让*的海归人才在这里组团队、带队伍从事交叉学科研究,专攻高水平科研成果。

  ◆第三,*的人才激励政策。*建立了涵盖本科教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的突出业绩奖励体系,对相关领域取得的突出业绩给予重奖。比如,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除给予配套经费外还将给予个人10万元奖励;对在SCI一区和二区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分别给予4万和2万元奖励。2017年,*入选全国首批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并以此为契机不断优化薪酬分配与突出业绩奖励体系,完善人才团队打包考核机制,进一步提高激励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更好发挥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的头雁效应。

  ◆第四,科学的人才服务政策。*专门成立了拔尖人才工作小组和高层次人才办公室,建立了校领导一对一服务高层次人才机制,推动各职能部门主动对接上级“放管服”政策,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事手续,提高精细服务质量。各学院由学院班子成员、学科带头人与新引进人才结对服务,帮助新引进人才尽快熟悉情况。总之,通过校院两级联动,切实帮助人才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从而有效提高人才队伍的“学术生产率”。


推荐楼盘

力高澜湖御景

住宅 在售

7000元/㎡

价格有效期:2023.12.13-2024.01.12

南昌县象湖新城/建面34-138m²

主力户型: 其他户型(1) 1居(2) 4居(3) 查看项目户型>>

项目位置:东祥路与东岳大道交汇处

发送地址到手机>>

400-7638-577 034130

号码加密拨打,放心了解详情

力高澜湖御景拥揽千亩湿地公园!近地铁、洋房及大平层均在售

买房交流群-19群(300)
  • 董董:谁来点评下力高澜湖御景这个盘?
  • 小石头:地段还行
  • 七七妈:性价比高
  • 春暖花开:未来升值空间还是有的
  • 阿霞:周末一起约看房呀
  • 大头明:售楼处美眉不错,哈哈
3186人正在热聊楼市